上文花費不少篇幅指出相對地不良的探究報告,而現在作為總結,也讓我們來談談「好」的探究標準。概括而言,「好」的探究(不單止探究報告,而是整個探究工
作)必需建基於可信、可靠的資料之上。至於具體的標準,可概括為以下五個條件。同學在進行探究工作時,應時刻自我警醒,儘量緊守下列標準。
(1) |
排除主觀、保持中立 |
● 對探究的所有發現、判斷和推論,必須有所憑證,而憑證需從對事物、現象的實情、全面且實際的觀察而來,並非依自我印象、情感判斷事物 ● 即使未能做到絕對「客觀」,也要設法減少個人偏見或自身價值觀對整個探究的影響。洞悉探究中有哪些部分可能會受到個人主觀因素影響。若有的話,必須承認和清楚說明這些因素對探究帶來甚麼影響 |
(2) |
探究結果可靠、一致 |
● 當重覆向探究對象收集資料時,所得的資料、數據和結果也要一致 ● 亦即探究工具(如問卷調查問題、編碼系統等)需具有高的「信度」(Reliability),以務求探究結果不應因受訪者和探究員的態度、心情與及探究的地點和時間等而影響其穩定性 |
(3) |
探究結果準確、對題 |
● 探究所得的資料、數據和結果要「準確」,意思是探究工具能夠真實且正確地收集和量度探究所需的資料 ● 亦即探究資料與探究問題相符,所收集的探究資料對準探究問題,並非「答非所問」、「文不對題」;這也是所謂的高「效度」(Validity) |
(4) |
探究結果能推論、應用到其他領域 |
● 從探究樣本(Sample)所得的發現和結果能直接推論到探究總體(Population),亦即樣本的結果能充分反映、說明總體的情況 ● 探究樣本所得的發現、結果能讓人全面認識探究現象、探究對象,更有助了解其他類近、類似的情況和現象 |
(5) |
探究需具高透明度 |
● 必需清楚詳細交代整個探究過程,包括探究的立論、蒐集和分析資料的方法和來源、所得之發現和結論等,以讓讀者能夠明白整個探究過程之餘,亦能藉此鑑別相關立論、結果和分析是否成理 |
McMillan, Kathleen and Jonathan Weyers. 2007. How to write dissertations and project reports. Harlow, England: Pearson/ Prentice Hall.
Robson, Colin. 2007. How to do a research project: a guid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. MA: Blackwell Pub.
Sorenson,
Sharon. 2002. How to write research papers. NJ: Thomson/Arco.
4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