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生內地考察學習成果分享
公民科內地考察:認識國情 回饋教學
公民與社會發展教育研究會會長 黃家樑
來源:星島日報
日期:2025-04-02
公民與社會發展科(公民科)的內地考察活動,近日引起社會關注。有意見誤以為此舉與課程無關,學生沒有必要參加;實情是它屬於公民科課程不可或缺的環節,旨在讓學生將實地考察國情的體驗結合課堂所學,提升學習成效。
學生學得深入
公民科課程包含國家改革開放歷程、文化遺產保育、創新科技成就,以至教育、民生、基建等範疇。無論課本內容如何豐富,都難以完全貼近生活和具真實感。然而,學生從踏足神州大地開始,就可以將所見所聞與課堂所學互相印證,再配合老師在行程前後的解說,以及途中的討論和反思,便可達到增廣見聞、深化國情認識的效果。
有學生於參與內地考察後說:「我實地認識國家的輝煌成就,這比起課本的文字表述更加有趣,令我深刻理解改革開放的重要性。」另一名學生表示:「內地考察期間的經歷已埋在心中,這些切身體會有助我將課本知識融會貫通。」
由此可見,學生通過親身體驗,並以積極態度和開放胸襟投入考察,其學習成效絕非單憑閱覽課本的圖文可以做到。
增益課堂學習
內地考察對於公民科課堂教學亦有裨益。出發考察前,老師會辨識行程考察點與課程聯繫的元素,作好考察準備。如果考察點仍未教授,老師可以引用作為教學例子,做到考察與課堂學習相結合。例如老師得知將會參觀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,可在中五級教授國家改革開放的成就時以粵劇為例,說明國家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努力,從而令課堂教學與考察緊密相連。
當考察結束,老師可以善加利用學生搜集所得的資料、事例,以至所思所感,將它們剪裁增潤,作為公民科的教學資源,令更多學生受惠。例如我在去年帶領學生前往深圳考察國家創新科技的成就,並在事後整理學生的考察成果和報告,在本學年將其應用於教授國家近年發展與成就的課題,成為了貼近學生經驗的具說服力教材。
總括而言,內地考察可以擴闊學生視野,並有助課堂學習,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十分明顯。期望局方和各位同工繼續優化相關安排,更好地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,提升國民身份認同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