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體 | 简体

學生內地考察學習成果分享

浙江行傳統與創新
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老師 霍正東

來源:星島日報
日期:2024-12-17

轉眼間,我曾任教的初中學生已升讀高中。他們主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,讓他們有機會到內地考察。古人有云:「讀萬卷書,不如行萬里路」,學生須通過親身經歷,用眼看、動手做,用心感受,以進行體驗式學習,能有助他們了解國家發展,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,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。

我們抵達浙江省省會杭州後,便到「嘉興粽子文化博物館」參觀,博物館以多媒體展示和實物資料,介紹糭子歷史,並展示不同糭子模型。我們還參加了包糭子工作坊,工作人員示範後,學生也拿起糭葉、糯米及繩子,體驗包糭子的樂趣。

在第三天,我們拜訪當地的特殊學校——「紫雲實驗學校」,甫進大門,校長葛鑌鑌及師生便以粵語兒歌、手拿紅旗風車歡迎我們,學生聽到歌聲,也拍打着節奏共同參與。葛校長安排了特色課堂,讓我們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——藍印花布的由來,親手染製一塊獨一無二的絲巾,感受中華傳統文化。此外,音樂老師以歌聲和手語,帶領我們及友校學生合唱《我和我的祖國》,用心感受美妙的旋律,以音樂連繫我們,增進彼此友誼。

隨後的一天,我們參觀「申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」,公司開發了一系列智能機械人及智能探測控制設備產品。學生印象最深刻是以紅外線捕捉蚊子的智能機械人,學生常被蚊子叮咬,他們希望機械人能有助滅蚊,使他們不再受痕癢之苦。

這次內地考察,讓學生認識歷史及傳統文化,親身看到江南水鄉的特色,也能了解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和機遇,更重要是加強兩地教育的溝通和交流。此外,我要讚揚學生,在旅程中能遵守規則、互相照顧,自我照顧能力亦有提升,這都是我所期盼。

相關照片由中華基督教會望覺堂啟愛學校提供